西成高铁向世界展示中国实力

2019-09-16 23:18:36来源:鹿财经原创(lucaijing.com编辑:毛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素有工程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迪克(FIDIC)2019年工程项目颁奖仪式10日在墨西哥落幕。由中铁二院设计的西(安)至成(都)高铁再获菲迪克最高奖——全球杰出工程奖。此次荣誉再一次肯定了中国铁路的基建能力,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实力。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曾经的艰难险阻在西成高速铁路建成后,实现了“蜀道通”。这条铁路全长658公里,途经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是世界首条穿越艰险山脉的高速铁路。因为它的“难”,它的“险”,让西成高铁的建造难度系数,成倍数的上升。正因如此,建成的西成高铁才赢得菲迪克大奖的青睐,才具备底气代表行业最高水平,才有资格荣获被誉为行业内的“诺贝尔奖”的菲迪克大奖。
  说到中国铁路基建水平,代表作绝不止如此。有一条总长约278公里的铁路桥梁隧道,凿开了34条岩溶隧道,翻越了45座高山的宜万铁路。地处西南复杂艰险山区,峡高谷深,施工难度极高,全长856公里,有510座桥梁、238条隧道的贵广高铁等。中国基建实力在铁路建造上,一次次刷新世界人们对它的认知。
 
  通则富,富则恒通。便捷的交通给人们带来的变化绝非是三言两语能够概述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到,“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交通就是促使中国流动的一道道沟渠,一条条江河。中国高铁更是逐风的河流,是中国交通蓝图上的闪亮篇章。诚如西成高铁,通行能力高达10万人次/日,使沿线高铁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加便捷,不仅提高人民群众出行质量,更绘就了一条穿越了西北、西南的经济长廊。
 
  了解至此,不禁让人深思,是什么致使中国铁路人一次次迎难而上,在一次次质疑中又一次次成功。这是中国新时代的奋斗精神,是敢于担当尽责、敢于迎难而上的坚定执着。想来短短数十年,我国从烧煤慢速的绿皮车,到现在宛如驰骋天地间一条条巨龙似的高铁,这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也是给一代代拼搏奋斗的中国人一个满意的答卷。
 
  曾经的中国或许吸引不了人们回眸,现在的中国确是光彩夺目。它在一穷二白的纸上画出了最美的华图,虽有风雨波折却总从不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用交通实力的国际排名、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神州风采。(王贝)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
把握方向,志在四方 把握方向,志在四方

郭喜林 人生,要把握方向,志在四方;人生,要精诚团结,不要分裂;人生,

原创观点2025-10-08

林海雪原间的振兴新答卷 ——沈白高铁开通 林海雪原间的振兴新答卷 ——沈白高铁开通

当复兴号动车组以350公里时速穿梭于长白山的林海间,沈白高铁开通运行的鸣笛

原创观点2025-10-02

杭温高铁一周年:文旅与铁路的双向奔赴 杭温高铁一周年:文旅与铁路的双向奔赴

2024年9月,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一年以来,这条连接杭州、桐庐、横店、仙

原创观点2025-09-07

运三高铁与都凯铁路:区域联络线建设的必要性 运三高铁与都凯铁路:区域联络线建设的必要性

在我国高速铁路网络不断完善的进程中,一些区域性联络线虽然规模较小,但其

原创观点2025-09-06

沈白高铁启动模拟载客试运行 东北高铁网络再添 沈白高铁启动模拟载客试运行 东北高铁网络再添

9月4日8时,一列CR400bf-g型复兴号动车组从沈阳北站1号站台缓缓驶出,标志着东

原创观点2025-09-06

CR450:中国高铁再提速 CR450:中国高铁再提速

当 CR450 动车组样车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揭开面纱,450 公里的试验时速让世界再

原创观点2025-07-10

中国高铁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高铁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注入新动能

7月6日,亮丽的国家名片中国高速铁路展开展暨第十二届世界高铁大会吉祥物命

原创观点2025-07-10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区域发展新速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区域发展新速

一列复兴号动车组如银箭离弦,在沪昆高铁杭长段划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近日

原创观点2025-06-30

高铁“同城化”效应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高铁“同城化”效应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开行南宁东上海虹桥间G500/499次大站快车,全程旅时压缩1.5小时,使南宁、上海

原创观点2025-06-30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加速度”新征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加速度”新征

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顺利完成,意味着不久

原创观点202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