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高铁车窗里看见美丽中国

2025-04-30 21:32:42来源:鹿财经原创lucaijing.com.cn编辑:毛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2025年一季度,国铁集团积极适应出行需求旺盛、人员流动加速的新形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优化客运产品供给,持续提升站车服务品质,客流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0.74亿人次、同比增长5.9%,创同期历史新高,有力保障了广大旅客平安、便捷、温馨出行,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服务消费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流动的中国彰显内需市场韧性。10.74亿人次铁路客流背后,是消费场景的多元裂变,“冰雪专列”带火东北冰雪经济,“诗词列车” 的开行,让速度与诗意交融共生;“3小时高铁圈”开启假日出行新风尚。川青铁路开通后,旅客从成都坐动车,最快3个多小时可到达九寨沟,至3月27日,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等主要景区共计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门票销售收入8400万元,同比增长86.67%。大量游客的到来,也给当地的酒店、餐饮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印证了“出行即消费”的新特征。这种以流动性为特征的消费模式,打破了传统消费的时空界限,形成“一趟旅程、多重消费”的乘数效应。

 

  铁路网与文旅网的双网共振。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与“十四五”文旅规划深度融合,基础设施正重构消费版图。一季度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87列,同比增长30%;山西忻州因《黑神话:悟空》游戏取景地而闻名,大西高铁“太忻号”带动忻州2025年第一季度游客量同比激增182%;贵南高铁让少数民族非遗工坊订单排到下半年。这种“快旅慢游”新业态,既解决了旅游资源“酒香巷深”的痛点,又通过“铁路+文旅+电商”模式,将沿线土特产送进城市餐桌,实现“流量”变“留量”的质变。

 

  品质升级激活消费深层潜力。观察客流结构,三个趋势尤为显著。智能动车组上座率同比提升15%,显示消费升级需求;2025年,全国计划开行“银发专列”超1000列,铁路携手“银发族”共赴“老‘游’所乐”消费新蓝海;2024年,铁路开行84趟“韶山号”红色研学专列,服务8.2万名学子,这些变化表明,文旅消费正在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从单一观光转向深度体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精准靶向。

 

  当下,站在10.74亿级客流的新起点,中国铁路正以钢轨为弦,奏响扩内需促消费的进行曲。随着“文旅+”战略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深度耦合,以铁路为纽带的消费网络将持续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联动效应。当更多游客在高铁车窗里看见美丽中国,更多消费故事也将在流动中书写新的经济传奇。(李晓花)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
CR450:中国高铁再提速 CR450:中国高铁再提速

当 CR450 动车组样车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揭开面纱,450 公里的试验时速让世界再

原创观点2025-07-10

中国高铁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高铁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注入新动能

7月6日,亮丽的国家名片中国高速铁路展开展暨第十二届世界高铁大会吉祥物命

原创观点2025-07-10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区域发展新速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区域发展新速

一列复兴号动车组如银箭离弦,在沪昆高铁杭长段划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近日

原创观点2025-06-30

高铁“同城化”效应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高铁“同城化”效应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开行南宁东上海虹桥间G500/499次大站快车,全程旅时压缩1.5小时,使南宁、上海

原创观点2025-06-30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加速度”新征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加速度”新征

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顺利完成,意味着不久

原创观点2025-06-25

高铁“新纽带”,让香港与内地“双向奔赴”更 高铁“新纽带”,让香港与内地“双向奔赴”更

6月15日,北京西、上海虹桥往返香港西九龙的高铁动卧列车迎来开行一周年。一

原创观点2025-06-24

十三年风雪淬炼,高寒高铁见证中国温度 十三年风雪淬炼,高寒高铁见证中国温度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对外宣布,截至6月17日,哈大高铁累计安全运

原创观点2025-06-19

方寸服务台间的温暖力量 方寸服务台间的温暖力量

在合肥南站熙攘的候车大厅里,42岁的客运值班员胡培培用一方服务台的坚守,

原创观点2025-06-17

以服务之暖,绘就文明出行新画卷 以服务之暖,绘就文明出行新画卷

在交通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出行的便捷程度早已不再局限于速度与效率,服务

原创观点2025-06-12

当心,“AI”可能在欺骗你 当心,“AI”可能在欺骗你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

原创观点202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