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成网彰显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与文旅融合的深层变革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今年“五一”劳动节假期为5月1日至5日,铁路运输期限为4月29日至5月6日,持续8天。节日运输期间,国铁南宁局客流以旅游探亲为主,运输期限内预计发送旅客450万人次,同比增长5.4%。国铁南宁局加开760余趟旅客列车,服务旅客出行。(据光明网4月26日)
202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广西铁路部门加开旅客列车,创下历年同期运力投放新纪录。这一举措不仅展现出铁路部门应对大客流的精准预判能力,更折射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与文旅融合的深层变革。
从供给侧看,体现了运乘供需匹配的精细化思维。首先,跨省联动机制成效显著,国铁南宁局此次在南广、贵广、柳南、衡柳线加开了夜间高铁,形成贯通粤港澳大湾区的“夜间交通走廊”。
客流结构的变化揭示出消费新趋势。连日来,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海菜花湿地迎来盛花期,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花赏景。铁路12306售票数据显示,南宁往桂林方向动车,只剩有7时至8时的车次有余票,其余时段售罄。前往桂林、永福等旅游热点的旅客占比上升,这种变化既源于短视频平台对小众景点的持续引爆。更值得关注的是“高铁+民宿”文旅营销,柳州三江侗寨等民族聚居区通过铁路套票销售,带动周边精品民宿周末入住率达90%以上。
高铁网络触发经济拉动效应。据测算,每增开1趟动车可带动沿线2至3个县域消费超50万元。且看,柳州螺蛳粉产业园等工业旅游点借力高铁公交化开行,假期预约量突破承载极限,再看防城港海鲜市场依托冷链专列,实现生鲜产品当日直达西南腹地。这种“以运促产”的模式,使铁路不再仅是交通工具,更成为串联产业链的关键纽带。
面对持续增长的出行需求,最重要的是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今年以来,南宁局集团公司充分运用新质生产力赋能智慧调度、智慧车站,让客流组织更加高效畅通。在南宁东站,站内一体化换乘引导系统助力旅客快速获取出行信息,让换乘“先人一步”。而在柳州站,智能安检集中判图系统让旅客行李自动“拐弯”,疑似违禁品、危险品等需进一步检查的行李被分拣至其他通道,安检效率大幅提高。
总之,760趟加开列车背后,是基础设施与市场需求的双向奔赴。当钢轨延伸过十万群山,搭载的不仅是游客的期待,更承载着区域经济要素流动的新可能。这种流动正重塑着广西的发展坐标系,让“山水甲天下”的传统印象,升级为“快旅慢游”的现代体验。铁路运力的每一次突破,都在为这片边疆热土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李晓花)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