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热度减退医院成烫手山芋 专家支招社会办医发展命脉

2019-01-29 22:39:06来源:搜狐编辑:鹿鸣君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投资热度减退医院成“烫手山芋” 专家支招社会办医发展“命脉” 
 
  两三年前上市企业重金收购医院形成的一波收购浪潮,如今正在渐渐回落。从2018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多家上市企业接连发布公告,转让医院股权。
 
  1月10日,曾高调进军医疗服务行业的益佰制药发布公告称,将所持有控股子公司淮南朝阳医院管理有限公司53%股权转让给淮南和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交易对价6.6亿元。这意味着,被并购尚不到三年的淮南朝阳医院又被挂牌出售。
 
  无独有偶,2018年12月24日,景峰医药对外公告称,拟以1.5亿元将子公司成都金沙医院100%股权转让给德阳第五医院。
 
  除了药企,一些从事房地产、能源管材的跨界企业,也在寻求出售医院的机会。
 
  去年11月29日,常宝股份发布公告称,通过将现持有的医疗机构股权全部对外转让等方式,逐步退出医疗服务行业,并将持有的洋河医院90%股权出售给关联方中民嘉业旗下的嘉采医疗,价格不低于3.51亿元。然而,半个月之后,常宝股份终止了洋河医院的出售。
 
  时间倒回2018年中旬,绿景控股公司计划将全资子公司广州明安医疗持有的北京明安100%股权、明安康和100%股权出售予明智未来;广州明安持有的南宁明安70%股权出售予广州誉华。
 
  难道这些被企业收购的医院,最终都难逃被卖掉的命运?

投资热度减退医院成烫手山芋 专家支招社会办医发展命脉
 
  投资热度减退,医院成“烫手山芋”
 
  自国家公开表态鼓励社会办医后,资本闻风而动,掀起了一股收购医院的热潮。无论是药企还是其他领域的跨界企业,都在大手笔收购医院。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先后有康美药业、复星医药、北大医药、信邦制药、三诺生物等医药企业宣布并购医疗机构,部分并购对象还是当地公立医院。而一些主营业务为房地产、茶叶、瓷砖、煤炭、珍珠养殖等的上市公司也因为自身业绩表现不理想、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转投医院。
 
  对于这些投资医疗行业的上市公司,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将它们分成了三类。
 
  一是短期炒作者,为炒作本公司股票而注入新概念,这些企业通常短进短出;二是财务投资者,类似炒房者,低买高卖,比如有些健康城项目,易手好几次且每次易手都能赚钱;再有就是战略投资者。
 
  庄一强表示,只有这类企业是准备做长远战略转型的。比如台湾的长庚、大陆的复星医药、华润医疗、北大医疗等。但这类战略转型的企业,也有可能转型不成功,最终退出市场。
 
  因此,在当时的医院收购潮中,不排除有部分上市公司将收购医院作为炒作股价或公司组合的噱头。
 
  但是,一些上市企业大大低估了医疗行业的复杂性。回报周期长,逐利的资本与医院管理者之间出现分歧,短周期投资与长周期回报之间往往出现错配等问题,让不少收购医院的企业遭到了“反噬”。在近期抛售医院的上市企业中,不乏有因经营不善、亏损而放弃的。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抛售的是利润尚且可观的医院,如景峰医药抛售金沙医院。对此,景峰医药解释,是为了今后的战略布局考虑,公司或将陆续转让旗下其他医院资产,深度聚焦国际化高端特色仿制药战略。
 
  无论企业因何抛售医院,都可以看出,随着资本投资热度的减退,既不能“赚快钱”,也没有“暴利”的医疗领域,已经成为一些上市企业的“烫手山芋”。企业如果纯粹从财务投资的角度进入,收购标的与自身主营业务无法形成协同互利关系,一旦有风吹草动,退出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一段时间的并购热或抛售潮并不能代表医疗领域的大趋势。庄一强强调,医疗行业投资虽然具有特殊性,却也不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在跨界投资前应该理性判断民营医院的未来发展,不要因为前几年大量企业进入就跟风砸钱,也不要因为一两家上市公司抛售医院就看扁市场。

  仍有大企业入局,差异化竞争是关键
 
  如同资本有进有出,医疗行业也有来有去。在企业不断抛售医院的情况下,仍有巨头企业大踏步的迈进医疗健康领域。1月12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高调宣布,正式全面进军大健康产业。在一线城市建立大健康国际医院已经提上日程,万达也将投入上千亿来实现目标。
 
  从万达集团的产业规划布局可以看出,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其重点突破的战略产业。那么在如今多家企业放弃运营医院的形势下,巨头企业投入大量资本是否能建立医疗领域的新生态?
 
  对此,庄一强认为,企业进入医疗领域不应该完全看时机、看资本的流动趋势,而应该看企业自身的特色和战略布局。现阶段,万达处于一个调整期,如果能尽早转型,也不失为一个好机会。至于能否转型成功,那就有待观察了。
 
  针对万达这样有“万达广场”作为基础的CBD,庄一强想象了一个未来医疗场景:周末或工作日晚上,一家人在广场或商场休闲、玩乐、看电影、购物之余,便可以随时到开设在广场的诊所进行健康体检或就诊,接受慢病管理、康复治疗等服务。而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万达广场”的小型诊所,就成为企业建设高端医院的“后方阵地”。若能将疾病防控和治疗相结合,万达也许能在资本的助推下,形成一个系统的健康产业链条。
 
  当然,在实际落地时,社会资本办医的阻碍也显而易见。没人才、缺乏公平机会、被“标签化”以及政策没有操作细则等,是企业办医院最怕的四方面问题。
 
  再加上近年来不断收紧的医保控费政策以及降低药占比、两票制、带量采购等举措的落地,企业办医院在一定程度上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现阶段,国内非公医疗已经形成“四大”格局,分别是华润医疗、中信医疗、北大医疗以及复星医药。在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非公医院集团80强榜单》中,在基础指标、竞争力排名、品牌诚信、服务能力等评价维度下,华润医疗、中信医疗、北大医疗以及复星医药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和第四、第五位,医院集团化发展具有明显优势。
 
  实际上,从它们身上可以看出,这些企业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公立”或“国企”的影子,有些还有知名医学院校的背书。
 
  相较这些大型企业,一些以药品为主营业务,甚至主营业务与医疗不相关的企业在经营医院时,面临的挑战尤其艰巨。
 
  在这种情况下,被企业收购的医院,如何能够与公立医院形成竞争的态势,是能否成功经营的关键。
 
  “一定要形成差异化发展”,庄一强指出,企业在收购医院前,要先调研当地的医疗资源情况,如果公立医院已经在当地拥有强势地位,那么企业就要认真考虑是否还在该地区建医院或收购医院。
 
  此外,社会办医应该更有自身特色,特别要重点关注公立医院的弱势项目上,如康复、养老、健康管理等。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普遍模式,但企业投资医院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竞争现状和它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和专科特色,因地制宜。”庄一强说。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