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旅游行业冲击巨大 携程发财报,它过得还好吗?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携程成立于1999年,去年刚过完20岁生日。
和他同年代成立的明星公司里,有着长串的名字: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网易……
这些老牌巨头们,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触角伸向了各行各业,电商、社交、搜索,等等。
唯有携程,纵向发展,在在线旅游的垂直类目中,独自孤行。
这在互联网企业的烧钱换增长的模式里,显得独树一帜,也是携程最开始的优势。
从2014年开始,携程只有5个季度出现经营性亏损,2014年Q4、2015年Q1、2016年Q1和2016年Q2,2018年的Q4,从全年来看,盈利占据多数时间。
2019年第四季度,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携程的营业利润达到了10亿,同比上涨294%;净利润则达到了12亿,同比上涨了132%。全年利润则是65亿,同比上涨了19%。
对利润的追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携程在股市里所向披靡,巅峰期市值达300多亿美元,另一方面,执着于追求利润损害的是用户和商户的利益。
2013年,梁建章回到携程后为了提高战斗力,把公司划分为业务单元,每个单元有自己的自主权,盈亏能力与收入奖金挂钩。为了追求利润,捆绑销售、大数据杀熟的手段都被用上了,用户体验被牺牲。
携程在合并艺龙和去哪儿,一家独大之后,开始提高酒店的佣金率,大部分酒店佣金变成了10%—15%,少数高端酒店抽成达到20%。有从事酒店分销的业内人曾对媒体表示,“携程肆无忌惮赚钱高佣金,酒店非常被动。”
“携程是不是对短期利润过于看重,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和长期价值?”2017年寒冬,在携程总部的高层会议上,有员工提出质疑。
一家独大时,携程对利润的追求让他错失了引领整个行业升级的机会,一位旅游圈的资深从业人士表示,“携程忙于收割市场,未能基于当前的行业地位提升整个行业发展水平。”
而随着美团、飞猪等不同维度的搅局者进入,携程似乎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总营收上,携程的增速已经跌到了危险的15%,和2018年持平,而在具体业务上,步伐也显得迟钝。
2019年第四个季度,携程的住宿预订营收3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住宿预订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17%。
美团尚未公布第四季度数据,但从此前的数据来看,美团在这一领域增速远超携程。以间夜量(入住房间数*入住天数)作为指标,美团2018年已经达到2.8亿,2019年第一季度就超过3亿,而携程已不再公布这方面数据,有业内人士认为,美团在酒店住宿量上已经超过携程。
除了美团,飞猪也携巨大的流量和资金入局,而且用户群体更加年轻。目前,在机票方面,飞猪成为十几家航空公司的一个直销平台,同价同权。
蛋糕就这么大,还不断被分食,携程Q4财报显示,交通票务营收35亿元,同比增长仅2%。全年交通票务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8%。
除了住宿和交通这两项支柱业务以外,携程的旅游度假业务营收8亿元,同比增长11%。全年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 20%。
商旅管理业务算是携程为数不多增速最快的部分,营收3.73亿元,同比增长33%,全年营收13亿元,同比增长28%。但这部分业务占总收入目前仅有4%,尚且难以拉动整个携程的成长。
国际化和下沉是解药?
携程有自己的考量,恢复活力的法子想了两个:国际化和下沉。
在这次财报里,这两块也被重点提到。
国际业务的成绩包括国际酒店收入(除大中华地区目的地)同比增长51%;Trip.com品牌的国际机票业务,连续13个季度保持3位数增长。
下沉市场的拓展成绩则是低星酒店“间夜量”在第四季度同比增长约50%,线下旅游门店数量近8000家。
国际化的布局,在梁建章宣布卸任CEO之前,就开始了。
1.8亿美元投资印度最大的OTA平台MakeMyTrip,14亿英镑收购英国最大旅游搜索平台Skyscanner,英国的旅游搜索巨头天巡,美国旅游搜索平台Trip.com,都被放进了携程的购物车里。
梁建章看好的,是中国的出境旅游能进入高速增长期。“就日本1963年至1967年有200%的出境游增长,以及1968年至1972年高达400%的出境游增长率来讲,通常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出境游将进入高速增长期。”
在携程原CFO孙洁升任为CEO之后,海外收购和合作还在继续。
2018年,收购印度的B2B旅游平台Travstarz Global Group后,转身完成了与Naspers Limited.的股权置换交易,成为MakeMyTrip最大的股东。2019年11月,携程和全球旅游内容平台TripAdvisor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CEO孙洁解释携程国际化的策略,归纳起来就是,进入更大的潜在市场,提升产品规模,减少潜在风险,满足高净值用户,对出境度假的需求。
可万万没想到,这次全球性的传染病危机首先冲击的就是国际化业务。曾被称为“中国出境旅游O2O第一股”的百程旅行网就在冲击下启动了清算。
下沉市场之战中,携程的对手则是不同维度的。既有通过低佣金占据三四线城市的美团,也有传统的线下旅游门店。
与对手争夺低星酒店的间夜量,就必须重回补贴和低佣金,利润不可避免受到挤压。
而在低线城市开线下门店则需要面对中青旅、国旅、同程、途牛等多个行业内对手。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2016年,携程投资旅游百事通,一次性获得了5000家门店。此外,携程为了追赶老牌旅游社,还选择了以加盟形式迅速开拓市场。
据说,线下旅游社门店的转化率能达到60%以上,但伴随快速扩张的问题也同时出现:如何管控加盟商,如何保证统一的服务质量。
在过去的经验中,携程曾经通过资本的合纵连横快速拿下市场第一,却也在追求利润时失去了一部分民心。未来,随着跨界对手的参与,精细化的服务能力以及用户口碑的传播,会成为护城河还是拦路虎,就看携程自己的选择了。
为疫情之后做努力
眼下的疫情对旅游行业是摧毁性的。
梁建章曾表示,“旅行行业为全球贡献了超过10%的GDP,疫情期间也是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损失可能还会因为一些不确定性继续扩大。”
这一季度财报发布的同时,携程也对2020年的业绩预期做了指引:预计第一季度净营业收入同比下跌45%以上,运营亏损超过17.5亿元。
此前曾有数据显示,携程退改需求最高峰时同比增长了6.5倍,单就火车票就比去年退票数增长了3倍,比平常增长了5倍,CEO孙洁在接受采访时突然落泪,“疫情爆发后电话呼入量增长了长一二十倍,上亿人次退订,携程垫资超 10 亿量级。”
据统计,疫情期间,携程累计退订数千万订单,涉及金额超310亿元。
旗下的8000家旅游门店也受创严重,门店不仅颗粒无收,还要承担房租成本。并且作为平台,供应商也要维护好,2月5日,携程推出 “同袍”计划,投入10亿元合作伙伴支持基金和100亿元额度小微贷款。
与2003年的非典时相比,现在的携程体量大了不少。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12月31日,携程的流动资产达到679亿,流动负债达到691亿,几乎持平。
疫情过后,旅游行业是否迎来反弹消费也是携程面临的困境。
国泰君安数据显示,非典当年,旅游总收入增长分别为11.5%和13.07%,低于此前多年的平均增速。这意味着,一场疫情的影响力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久。
携程把希望放在五一假期,通过预售以及启动10亿元复苏基金来刺激旅游消费的“旅游复兴V计划”已经备好。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