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短乘长属违法 因小失大不值得

2019-08-05 00:02:06来源:鹿财经原创(lucaijing.com编辑:毛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记者日前从公安部铁路公安局获悉,针对一些不法人员买短途票乘长途车、买“两头票”中间逃票以及不买车票蒙混进出站等情况,全国铁路公安机关联合客运部门加大打击力度,积极维护良好的乘车秩序.(8月2日人民铁道网)
 
  近年来,铁路或者说是高铁发展十分迅速,铁路路网不断完善,高铁成为连接各大城市的桥梁纽带.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让越来越多人出行选择高铁这种新兴的交通方式,高铁发展火热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利用“买短乘长”逃票、霸座等不友好甚至是违法的行为.为此,在今年下半年,铁路部门开展整治逃票的专项行动,对违规乘车的乘客,处以相应的处罚,维护乘车秩序.
  所谓“买短乘长”,就是没买到到目的地的车票,通过购买短途车票再到车上办理延长车票的行为.在车票比较紧张的时候,“买短乘长”再补票的行为,尚且可以理解,但是现在“买短乘长”成为一种投机行为,有一些人专门钻铁路的空子,刻意利用“买短乘长”逃票,实在让人愤怒不已.
 
  为什么会逃票成风,逃票分子猖獗?归根结底是部分乘客法律意识不强,把逃票当成是一种“占便宜”的行为,只要不被抓到或者抓到补票就可以,侥幸心理作怪.但其实逃票属于违法行为,既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数额较大的甚至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旦立案侦查,当事人不仅面临经济处罚,甚至有牢狱之灾,不仅影响自己终身,还会影响未来子女上学就业,所以切莫把逃票当成小事,捡了芝麻丢西瓜.
 
  如何遏制逃票行为?笔者认为,主要从乘客和铁路管理部门两方面着手.首先,加大对乘客的普法力度,让乘客知法守法,可以在车站候车厅张贴逃票违法的宣传海报;列车上的广播、电视可以增加关于逃票违法的相关宣传资料和视频,让乘客自觉遵守铁路法律法规.其次,铁路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车站进出站要严格落实查票制度,无票或持有不符合区间范围车票的乘客禁止通行,对拒不补票的乘客,交由铁路公安处理;列车员要严格查票,对超范围乘车的乘客,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买短乘长”本就属于违法行为,铁路部门此次“铁腕”整治,不仅是规范铁路乘车秩序,同时也是给其他按规定购票乘车的乘客的一个交代.文明乘客是我们每一名乘客的责任和义务,相信今后的乘车秩序将会更加规范,逃票行为当休矣!
 
  (刘连飞)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
“天空之境号”形成“旅游引流、产业变现”良 “天空之境号”形成“旅游引流、产业变现”良

经过四个多小时行驶,天空之镜号旅游专列车于6月21日13时23分抵达青海茶卡盐

原创观点2025-07-09

天空之境号形成“旅游引流、产业变现”良性循 天空之境号形成“旅游引流、产业变现”良性循

经过四个多小时行驶,天空之镜号旅游专列车于6月21日13时23分抵达青海茶卡盐

原创观点2025-06-30

高铁“同城化”效应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高铁“同城化”效应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开行南宁东上海虹桥间G500/499次大站快车,全程旅时压缩1.5小时,使南宁、上海

原创观点2025-06-30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加速度”新征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加速度”新征

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顺利完成,意味着不久

原创观点2025-06-25

高铁“新纽带”,让香港与内地“双向奔赴”更 高铁“新纽带”,让香港与内地“双向奔赴”更

6月15日,北京西、上海虹桥往返香港西九龙的高铁动卧列车迎来开行一周年。一

原创观点2025-06-24

铁路货运“成绩单”:勾勒经济稳健前行新图景 铁路货运“成绩单”:勾勒经济稳健前行新图景

1月至5月,国家铁路货运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发送货物16.41亿吨,同比增长3

原创观点2025-06-24

从“苏超”爆火看“情绪文旅” 从“苏超”爆火看“情绪文旅”

当江苏的苏超联赛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当情绪价值超越景区评级成

原创观点2025-06-17

试衣间里的“魔镜”,照见了怎样的消费环境? 试衣间里的“魔镜”,照见了怎样的消费环境?

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王后每天站在魔镜前问: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魔

原创观点2025-06-17

“618”遭吐槽折射中小商家的困境和平台的短视 “618”遭吐槽折射中小商家的困境和平台的短视

正在激战中的618电商大战传出不和谐之音,一些商家抱怨淘宝的各种收费多,有

原创观点2025-06-12

当心,“AI”可能在欺骗你 当心,“AI”可能在欺骗你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

原创观点202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