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变通途 让相邻美如画

2019-07-24 11:29:52来源:鹿财经原创(lucaijing.com编辑: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罗曼罗兰讲:“我创造,所以我生存” !今天,成昆铁路通车49周年。49年来成昆铁路不仅成为中国创造,更“生存”得栩栩如生、活力四射。
 
  成昆铁路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奇迹”。 1970年7月22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成昆铁路自成都南站至昆明,全长1091公里,1958年开工,1970年7月通车,1970年12月交付运营。成昆铁路土石方工程近1亿立方米,隧道427座,延长345公里,桥梁991座,延长106公里,桥隧总延长占线路长度的41%。全线122个车站中有41个因地形限制问设在桥梁上或隧道内。这条铁路的建成,对于开发西南地区资源、打通中国南部对外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以痛吻我”是修建成昆铁路国际国内形势的写照。成昆铁路的“痛”在于其建造自然条件和中国国情的恶劣。线路三分之二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势陡峭、地质状况极为复杂。这里因为地质复杂被称为“地质博物馆”,还被外国专家断定为“筑路禁区”。成昆铁路沿线地势险峻,全线有500多公里位于烈度7——9度地震区。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修建现代化铁路,必然桥隧密集,工程艰巨。修建成昆铁路正值国内形势动荡,国外各种势力对中国压迫打压,当时没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支撑,修建成昆铁路的“痛”只有经历的人才能体会。
 
  “世界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成昆铁路凝聚了一代代铁路人心血和生命。1969年,在修建成昆铁路龙骨甸大桥时,一名21岁的铁道兵战士熊汉俊,由于过度劳累疲惫,坠入正在灌注速凝水泥的桥柱中心,牺牲在7号桥墩。为了表示对烈士的尊敬,所有火车过桥时,都会鸣笛30秒。为了修建成昆铁路,1000多名铁道兵将生命永远留在了崇山峻岭之间。如今,不管成昆铁路工作条件如何苦“这个痛”有多苦,为实现成昆铁路新发展,一代代铁路人仍然坚守在沿线隧道、河流上,用自己的青春岁月为祖国发展“报之以歌”。
 
  成昆铁路拥抱铁路人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前行,过去如此,以后也不会改变。49周年,成昆铁路创造事业又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无论如何发展,成昆铁路彰显的“情相近,心相邻”的鱼水情已然熠熠生辉,与其说成昆铁路是一条交通动脉,不如说是一条连接党和人民、铁路人和旅客心灵的“纽带”。
 
  如此美景可以再多一点,更美一点!(曹恒刚)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
广州“中老泰”班列:开辟贸易新通途,奏响合 广州“中老泰”班列:开辟贸易新通途,奏响合

10月14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汽车配件、服装鞋靴等出口货物的第8001

原创观点2024-10-17

新型“特殊票”让铁路出行变的更灵活 新型“特殊票”让铁路出行变的更灵活

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高铁作为现代快速交通方式,日益受到广大旅客的青

原创观点2024-06-22

马云出山,阿里巨变 马云出山,阿里巨变

原标题:马云出山,阿里巨变 618大促刚刚结束,阿里的变革从组织架构延续到

原创观点2023-06-22

委员蒋胜男谈35岁职场危机:根源是“996” 必须 委员蒋胜男谈35岁职场危机:根源是“996” 必须

原标题:委员蒋胜男谈35岁职场危机:根源是996 必须改变 曾创作《芈月传》《

原创观点2023-03-03

委员蒋胜男谈35岁职场危机:根源是“996” 必须 委员蒋胜男谈35岁职场危机:根源是“996” 必须

原标题:委员蒋胜男谈35岁职场危机:根源是996 必须改变 曾创作《芈月传》《

原创观点2023-03-03

全球变暖加剧:专家称本世纪末全球三分之二冰 全球变暖加剧:专家称本世纪末全球三分之二冰

原标题:全球变暖加剧:专家称本世纪末全球三分之二冰川或消失 据央视财经

原创观点2023-01-07

合杭高铁湖杭段满月带来了哪些变化 合杭高铁湖杭段满月带来了哪些变化

作为杭州亚运会重要配套工程的合杭高铁湖杭段于10月21日开通满月,沿线车站

原创观点2022-11-27

十年蝶变,中国铁路绘就发展壮美画卷 十年蝶变,中国铁路绘就发展壮美画卷

无惧山高,不怕路险,一张蓝图绘到底,铁路人正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在

原创观点2022-11-15

管理型物业要向服务型物业转变 管理型物业要向服务型物业转变

物业和业主的矛盾一直存在,近日,网上报导,一小区物业为业主做了一份满意

原创观点2022-11-07

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巨变 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巨变

150年前,铁路被清朝统治者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如今,国民经济命脉展开

原创观点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