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铁路文化,传播精神与使命

2024-11-21 23:34:58来源:鹿财经原创lucaijing.com.cn编辑:毛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70多年前,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解放型蒸汽机车“八一号”下线,奔赴朝鲜战场,为抗美援朝胜利立下汗马功劳。1992年5月30日,解放型“八一号”机车光荣退役。2023年9月28日,阔别31年后,这台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老兵”,再次鸣响新时代汽笛,重新奔驰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

 

    追忆铁路往昔辉煌,树立铁路人良好精神风貌。“八一号”机车带着成千上万的人民子弟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留下了新中国发展史不可磨灭的记忆,几十年后的1992年5月30日,解放型“八一号”机车光荣退役。2023年9月28日,阔别31年后,这台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老兵”,再次鸣响新时代汽笛,重新奔驰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通过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迅速发展过程中那些为人们印象深刻的事件和时刻,在感叹发展不易的同时,让铁路人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促进铁路人主人翁意识与存亡意识,明白要走在前后不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在铁路建设蓬勃兴起,路网越来越稠密的今天,越加要提升铁路队伍的建设,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加强职工精神建设与思想建设,在实现国家战略、推动经济发展的征途里更显担当。

 

    传承铁路精神,牢记铁路发展历程。“八一号”经历了诞生、服役、退役、再寻、重塑的曲折历程,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崛起史。在它40年的服役生涯中,有32年是在合肥机务段度过的。以其为主题展开的铁路展馆。专属于铁路人的时代记忆。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不仅仅只在相片和摄像里能看到过去铁路的样子。在铁路主题展馆里,人们通过过去那黄旧的信号旗,斑驳的铁鞋,旧式的机车与车辆,与现在风驰电掣的和谐号、复兴号、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高铁里程超4.6万公里,产生鲜明的对比。在中国人百年前对铁路念念不忘,为建设铁路流汗流血,如今先辈的构想成为现实,万里江山,铁路纵横。充满中国自信”的中国高铁早已成为了我国的一张名片,背负着中国人民的期待,我们应当牢记过去的铁路发展史,继往开来。

 

    展现中国铁路发展的成就之美,展现中国铁路发展的奋斗之美,展现中国铁路发展的文化之美,如同“发现最美铁路”的精神一样,纪念与怀旧不是只停留在过去,而是青春壮美、奋斗当下、不畏艰难的宣告,牢记铁路人使命,砥砺前行。(陈震离)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
铁路一次性过轨、兴旺中非黄金通道 铁路一次性过轨、兴旺中非黄金通道

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于7月11日在北京闭幕。一场展示和交流世界高速铁路

原创观点2025-07-11

铁路新动脉强化中国-东盟产业链的韧性 铁路新动脉强化中国-东盟产业链的韧性

6月30日10时30分,载着130吨化肥的货物列车从广西南宁国际铁路港缓缓驶出,经

原创观点2025-07-09

铁路货运“成绩单”:勾勒经济稳健前行新图景 铁路货运“成绩单”:勾勒经济稳健前行新图景

1月至5月,国家铁路货运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发送货物16.41亿吨,同比增长3

原创观点2025-06-24

铁路亮眼民生成绩单印证硬件升级+服务创新双轮 铁路亮眼民生成绩单印证硬件升级+服务创新双轮

1至5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8.6亿人次,同比增长7.3%,创历史同期新高。(6月13日

原创观点2025-06-19

安全生产之铁路经验 安全生产之铁路经验

今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议应急查找身边

原创观点2025-06-19

主题文化列车,满载色彩去远方 主题文化列车,满载色彩去远方

全国首趟全场景铁路卡通形象成路鹿主题文化列车正式在川青铁路上线运行。这

原创观点2025-06-17

中老铁路瓜果飘香,“甜”满人间 中老铁路瓜果飘香,“甜”满人间

当下正是榴莲的成熟和销售旺季,大批榴莲正在上市,质优价又廉的趋势有望延

原创观点2025-06-09

铁路文化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体验的完美融 铁路文化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体验的完美融

5月27日上午,我的铁路风景博物馆+京张铁路文化之旅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国铁道

原创观点2025-06-07

以文明传播城市文化,以交通传递温情 以文明传播城市文化,以交通传递温情

清晨的杭州,人群流动如初醒的溪流,汇聚着新一天的温度。我站在高大穹顶之

原创观点2025-06-03

中国铁路以创新之力续写着互联互通的当代篇章 中国铁路以创新之力续写着互联互通的当代篇章

5月17日,中国邮政集团广西分公司组织一列满载700吨板材的集装箱货物,在南宁

原创观点202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