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片”奏响合作共赢的“最美乐章”

2019-04-15 10:43:50来源:鹿财经原创(lucaijing.com编辑: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4月9日至13日,第22届莫斯塔尔博览会在波黑莫斯塔尔市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中国铁路首次参展,复兴号、中欧班列在展会上精彩亮相,中国“国家名片”受到广泛赞誉。(央广网4月11日)
 
  博览会上,中国铁路用它的先进经验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新的活力。“一带一路”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以其日益开放的格局实现“海纳百川”的互利共赢效果。面向未来,以铁路为翼,“一带一路”必将凝聚世界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书写合作共赢新篇章。
  中国是本届博览会的参展的主宾国,从参展商的数量,到参展产品的科技含量,无不体现出强大的“中国形象”。“复兴号”、《中国铁路》宣传片等一系列中国铁路元素吸引了大量外国观众争相体验。展示中无论是快速便捷的“复兴号”,还是规模巨大的中国铁路规模,这背后的
 
  一直以来,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将致力于全球共治共管共享作为发展的指引,以自身的崛起带动区域化的合作和全球贸易的兴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必将在更加长远的未来,实现和世界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联动发展。中国所倡导的全球化新模式则优先考虑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同世界,是全世界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和命运共同体。
 
  此次博览会上中欧班列图文并茂的展出,对于展示中国铁路良好国际形象、助推铁路加快走出去、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欧铁路合作日益紧密,快速发展,已累计开行超过14000列,覆盖中国60个城市与欧洲15个国家50个城市,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而沿线地区通过中欧班列,开始发展或承接外向型产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另外通过中欧班列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让中国的文化走出去,让西方的文化走进中国。既推进经济建设,又加强了文化交流,中国铁路助力中西方文化建设实现共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无论哪个国家,只有真正融入世界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中,才能凝聚起最强大的向心力。志之所趋,无远弗届。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日益壮大,各国将在高质量、高水平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而中国铁路也会肩负起通达天下的使命,推进中欧合作交流更上一层楼。(刘兴平)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
“天空之境号”形成“旅游引流、产业变现”良 “天空之境号”形成“旅游引流、产业变现”良

经过四个多小时行驶,天空之镜号旅游专列车于6月21日13时23分抵达青海茶卡盐

原创观点2025-07-09

天空之境号形成“旅游引流、产业变现”良性循 天空之境号形成“旅游引流、产业变现”良性循

经过四个多小时行驶,天空之镜号旅游专列车于6月21日13时23分抵达青海茶卡盐

原创观点2025-06-30

高铁“同城化”效应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高铁“同城化”效应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开行南宁东上海虹桥间G500/499次大站快车,全程旅时压缩1.5小时,使南宁、上海

原创观点2025-06-30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加速度”新征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加速度”新征

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顺利完成,意味着不久

原创观点2025-06-25

高铁“新纽带”,让香港与内地“双向奔赴”更 高铁“新纽带”,让香港与内地“双向奔赴”更

6月15日,北京西、上海虹桥往返香港西九龙的高铁动卧列车迎来开行一周年。一

原创观点2025-06-24

铁路货运“成绩单”:勾勒经济稳健前行新图景 铁路货运“成绩单”:勾勒经济稳健前行新图景

1月至5月,国家铁路货运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发送货物16.41亿吨,同比增长3

原创观点2025-06-24

从“苏超”爆火看“情绪文旅” 从“苏超”爆火看“情绪文旅”

当江苏的苏超联赛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当情绪价值超越景区评级成

原创观点2025-06-17

试衣间里的“魔镜”,照见了怎样的消费环境? 试衣间里的“魔镜”,照见了怎样的消费环境?

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王后每天站在魔镜前问: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魔

原创观点2025-06-17

“618”遭吐槽折射中小商家的困境和平台的短视 “618”遭吐槽折射中小商家的困境和平台的短视

正在激战中的618电商大战传出不和谐之音,一些商家抱怨淘宝的各种收费多,有

原创观点2025-06-12

当心,“AI”可能在欺骗你 当心,“AI”可能在欺骗你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

原创观点202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