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概念再遭热炒 上海成国际化自由贸易港是否指日可待?
2019-04-03 18:56:50来源:鹿财经综合编辑:鹿鸣君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上海自贸区概念再遭热炒上海成国际化自由贸易港是否指日可待?
上海自贸区概念股今日纷纷上涨,上港集团,外高桥,中远海发,上海临港,招商轮船等纷纷受到市场追捧。其中外高桥和上海临港成交最为活跃。
这场上海自贸区的概念热炒,还要追溯到去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随着市场对政策的了解加深和近期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揭幕,自贸港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外资券商纷纷抢“滩”登陆


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开幕式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将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相关行业的业务限制都有所放开,尤其是证券业和保险经纪业务不再单独设限。
而在今年3月31日,上海外高桥发布了关于参与投资证券公司的提示性公告,拟参股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参股比例为20%,投资金额1.6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摩根大通这家全球金融领域的“强龙”在上海自贸区联手了一家“地头蛇”,准备在上海滩大展身手。
据格隆汇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家外商控股券商,即瑞银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另外有逾10家合资券商,包括中金公司、中银国际证券、高盛高华、瑞信方正、中德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华菁证券、申港证券、东亚前海、汇丰前海等。
鉴于自贸区的区位优势和金融开放程度(如低税,方便外汇兑换等),外资券商日后相当可能都会选择在自贸区登陆,也有利于他们结合上海的区域金融人才优势,在比较擅长的高净值客户管理业务上进行拓展。
川财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长期来看,境外优质资本进入将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配套制度完善和新业务模式发展,同时规模优势凸显将加大国内中小券商的生存压力,市场重组整合预期有望提升。
上海港对标国际化自由贸易港税收及外汇政策可能逐渐放开
国务院在《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指出:“到2020年,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以国内比较熟悉的自由贸易港香港为例。首先,香港除四个税号(酒类、烟草与香烟、碳氢油类、甲醇)外的所有货物进出口都保持零关税。其次,对货物进出口只实施最低限度的发证管制,通过多项措施减轻贸易管制带给业界的负担,并加快清关。另外,香港的税务也非常简单,仅设利得税、薪俸税及物业税。
假设上海港完全对标香港自由贸易港模式,未来很可能还会免除流转税(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和降低所得税(企业+个人),同时将进一步放开外汇管制,探索建立离岸金融中心。
抢运潮后国际航运吞吐量稳固依然可期
上海港是牵涉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港口,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连续九年居集装箱吞吐量全球首位。美国长滩港则是是跨太平洋贸易的主要门户之一,近七成的进口来自中国,约四成的出口输往中国。两者均为国际航运业极为关注的港口。
从长滩港来看,其2月进口量遇冷,同比大降10.2%,该港口处理了65.1802万个20英尺的集装箱,同比去年2月减少了近7.5万个集装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际贸易将转淡,事实上港口通常到秋季才会出现更大的货运量。长滩港此前也表示,随着美国国内经济放缓,到2019年,集装箱进口可能会温和增长。
由于国际贸易不明朗局势导致的抢运潮,已经推升了美国商家库存,随着美国库存/销售比率达到2017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制造商和零售商显然没有必要立即补充库存。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