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上半年员工分红创新高,人均超27万人民币

2025-08-12 21:05:40来源:ITBear编辑:时寒峰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联发科上半年员工分红创新高,人均超27万人民币

  近期,国内传媒界披露,全球知名的芯片设计大厂联发科,预定于8月末揭晓今年上半年度的员工分红计划。据业界预测,此次分红总额有望触及新台币135亿大关,相较于今年早些时候预发的2024年下半年分红,增幅高达24%,这一举措无疑彰显了联发科对员工慷慨的奖励政策。

  据悉,联发科约有1.2万名员工具备参与此次分红的资格。若以此计算,每位符合条件的员工预计可分得约新台币113万元(折合人民币约27.15万元),这一数额在科技业界堪称优渥,也从侧面反映了联发科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力与优异表现。

  联发科,作为芯片设计领域的佼佼者,近年来在5G智能手机芯片、物联网技术及汽车电子等前沿领域不断深耕,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即便在全球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公司依然展现出了稳健的发展态势。

  联发科最新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营收达到新台币1,503.36亿元(折合人民币约361.26亿元),尽管与前一季度相比有1.9%的小幅下滑,但同比却实现了18.1%的显著增长。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的合并毛利率达到了49.1%,环比与同比均有所提升,分别增加了1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这凸显了联发科在成本控制上的卓越能力。

  财报数据还显示,联发科第二季度的合并营业利润为新台币293.79亿元(折合人民币约70.6亿元),环比下滑2.2%,但同比依然增长了17.7%;净利润为新台币280.64亿元(折合人民币约67.4亿元),环比下滑5.0%,同比则增长了8.1%。每股收益达到新台币17.5元。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联发科本季度的业绩出现了环比的小幅波动,但从同比数据来看,公司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态势。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联发科在高端芯片市场的不断突破以及在新兴应用领域的积极拓展。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和智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联发科有望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
大众汽车上半年利润大跌三成 大众汽车上半年利润大跌三成

原标题:大众汽车上半年利润大跌三成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近日披露了其2025年上

智能制造2025-07-28

赛力斯: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27-32亿元 同比预 赛力斯: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27-32亿元 同比预

原标题:赛力斯: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27-32亿元 同比预增66%-97% 7月10日消息,

智能制造2025-07-10

《守望先锋》联动保时捷纯电动Macan汽车,有望推 《守望先锋》联动保时捷纯电动Macan汽车,有望推

原标题:《守望先锋》联动保时捷纯电动Macan汽车,有望推D.VA新皮肤 7月3日消息

智能制造2025-07-05

奇瑞上半年销量破126万,五大品牌齐发力,智能 奇瑞上半年销量破126万,五大品牌齐发力,智能

原标题:奇瑞上半年销量破126万,五大品牌齐发力,智能化战略加速推进 随着

智能制造2025-07-04

上汽大众上半年销量稳健增长,双轮驱动转型, 上汽大众上半年销量稳健增长,双轮驱动转型,

原标题:上汽大众上半年销量稳健增长,双轮驱动转型,书写合资品牌新篇章

智能制造2025-07-04

丰田集团联手打造“软件学院”,加速AI与软件人 丰田集团联手打造“软件学院”,加速AI与软件人

原标题:丰田集团联手打造软件学院,加速AI与软件人才培养进程 丰田集团近期

智能制造2025-06-10

小鹏华为强强联手,智能汽车领域迎新变局! 小鹏华为强强联手,智能汽车领域迎新变局!

原标题:小鹏华为强强联手,智能汽车领域迎新变局! 近日,小鹏汽车在官方

智能制造2025-06-04

英伟达联发科强强联手,ARM架构PC芯片N1系列引众 英伟达联发科强强联手,ARM架构PC芯片N1系列引众

原标题:英伟达联发科强强联手,ARM架构PC芯片N1系列引众厂商围观 近期,业界

智能制造2025-05-14

上汽华为联手打造,“尚界”品牌即将亮相,新 上汽华为联手打造,“尚界”品牌即将亮相,新

原标题:上汽华为联手打造,尚界品牌即将亮相,新能源汽车界再添新成员!

智能制造2025-03-25

联发科迎来重磅伙伴:曝荣耀全球首批搭载天玑 联发科迎来重磅伙伴:曝荣耀全球首批搭载天玑

原标题:联发科迎来重磅伙伴:曝荣耀全球首批搭载天玑9500 3月12日消息,以往

智能制造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