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周报:回调逐渐探底 供应紧张局面仍有待缓解
2019-11-18 18:58:58来源:农产品期货网编辑:居小桃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豆粕周报:回调逐渐探底 供应紧张局面仍有待缓解
一周回顾(11.11-11.15)
本周,我国豆粕期现货延续弱势调整行情。由于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终端市场放大头寸节奏依然谨慎。伴随油厂陆续开机,供应紧张局面略有缓解。
截至11月15日,我国主流油厂豆粕总成交量为210.92万吨,日均成交量为42.1840万吨,环比上一周的112.45万吨总成交量大幅增加98.45万吨。当周豆粕基差成交总量168.30万吨,较上周76.92万吨增幅118.79%,现货成交量42.62万吨,较上周的35.53万吨增长19.95%,周度提货总量为71.235万吨,较上周68.99万吨略增3.25%。
沿海品牌均价
京津冀-山东-华东三地
【热点分析】本周,华北油厂开机率增加,但依旧限量,大豆和豆粕库存紧张状况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并且下周部分油厂还有停机计划,预计缓解最早可能会发生在12月初。
其中大豆库存继续刷新近4年同期低位,大约24万吨,环比前周增加1万吨,同比2018年下降77万吨,同比2017年下降50万吨,同比2016年下降45万吨;豆粕库存继续下降,刷新近4年低位,大约0.5万吨,环比下降0.1万吨,同比下降2018年11万吨,同比2017年下降3万吨,同比2016年下降0.1万吨。
大豆基本面没有新消息释放,市场关注焦点仍在贸易谈判上。目前双方都声称贸易谈判进展顺利,并且第一阶段的协议可能会很快达成,但到目前为止,双方领导人的会面时间和会面地点都没有确定,而12月15日就是美方原计划加征关税的日子,留给双方的时间已经不多,春节前留给国内油厂采购美豆的时间窗口也已经不多了。
从需求角度来说,2019年1-10月到港大豆累计7178万吨,同比2018年下降520万吨,截止2019年45周沿海油厂大豆库存是321万吨,同比2018年45周下降356万吨,单纯数据上的对比来看,现在国内需求没比去年差多少。
另外,因为南北价差较大,部分集团性油厂计划把原本发往华南油厂的大豆船发往华北,这可能造成华南油厂库存下降,利好该区域基差,并且华南区域豆粕交割库密集的缘故,也会对期价有影响。
相关事件关注
1、11月1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会上再次重申取消加征关税对于双方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的重要性。高峰说,中美贸易战由加征关税而起,也应该由取消加征关税而止,这是中美双方达成协议的重要条件。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彼此核心关切,为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创造条件。
2、截至11月10日美豆收割进度为85%,上周75%,去年同期87%,五年均值92%;业界评论,收割进度依然很慢,尤其是在过去一周出现较大降雪的北部各州,虽然目前市场靠基差支撑。气温在下周开始回升,到时雨水可能也再次出现,将可能会影响收割和作物运输。
3、南美农业专家称,巴西2019/20年度大豆播种工作已经完成58%,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71%,五年平均进度为57%,这也比一周前提高12%。
4、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发布的持仓报告显示,截至周二的一周,投机基金在芝加哥豆粕期货和期权市场减持净空头部位。
下周预测
按照船期计算,11-12月大约有1600万吨大豆到港,其中有大约400万吨是美豆,若都能顺利卸货,理论上春节前豆粕现货是不缺的。因为今年春节比往年早,12月底可能就会有人慢慢的准备节前的库存,而北方油厂最早也要12月上旬紧张状态才会缓解,也就是说宽松的时间理论上至多有20天。但因为近期一直限量的缘故,终端物理库存始终没有建立起来,这是个大问题。
另一方面,油厂豆粕现货基本提前预售完,现货基差相对坚挺,目前多以销售远月并执行合同为主,且考虑到粕类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厂商挺价豆粕意愿依然存在。
预计下周连粕仍将低位蓄势调整,考虑到这一轮回调已经深跌200点,技术上存在重整需要,更多应关注在目前低位基础上寻找回升时机。另外结合现货紧张局势缓解尚需时日且下周仍有停机计划,终端可考虑低位买入以逐渐补充物理库存。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