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长春:全球性稳定币放大公共风险 未解决问题之前不宜推出

2019-11-11 15:52:37来源:陀螺财经编辑:鹿鸣君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穆长春:全球性稳定币放大公共风险 未解决问题之前不宜推出 
 
  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指出,全球性稳定币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可成为系统重要性监管对象,在法律、监管、风险控制等问题解决之前,不宜推出全球性稳定币

穆长春:全球性稳定币放大公共风险配图(1)

  目前全球跨境支付特别是个人汇款仍然存在速度慢、收费高、路径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全球仍有17亿人无法获得银行和金融服务。随着科技创新,为解决前述问题,加密资产应运而生,但加密资产也面临着格波动大,多被作为投机资产等棘手问题。稳定币通过与一组资产进行挂钩来稳定币值,想借此推动全球支付安排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普惠的方向发展。
 
  随着Facebook推出Libra方案,全球性稳定币的讨论也成为了今年各国央行关注的焦点。在11月10日的第十届财新峰会上,对于全球性稳定币对金融市场、货币体系以及社会体系的影响,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推演和解读。
 
  穆长春认为,全球性稳定币对公共政策和监管形成了诸多风险:比如法律确定性、治理、反洗钱、反恐融资、反大规模杀伤武器监管、支付系统安全、市场稳健、个人隐私与信息保护、消费者/投资者保护、缴税合规等挑战。“如果稳定币扩展到全球范围,将放大其对于公共政策产生的挑战和风险,也可能产生新的挑战和风险。”
 
  此前,央行前行长周小川亦在此次财新峰会表示,跨境支付的成本问题并不是由于技术问题所导致的,而主要是由于监管和制度成本高造成的。穆长春亦称,新技术与新支付工具的引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前述问题。
 
  穆长春建议,应对可能存在的监管漏洞进行全面评估,以最高标准对稳定币进行监管,并推出新标准。私人部门开发稳定币需遵守国际及不同国家法律法规,满足来自监管、治理结构及风险管理的最高标准要求,明确参与者对稳定币的权利和义务,清晰界定治理结构和投资规则,并充分披露。
 
  在他看来,全球性稳定币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可成为系统重要性监管对象,“在法律、监管、风险控制等问题解决之前,不宜推出全球性稳定币”。
 
  穆长春认为,如果人民币不可兑换,就会和弱势货币一样,必然受到全球性稳定币的侵蚀。唯一有效的应对,就是保持和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篮子中的地位,争取继续提升成为强势货币,才能抵御住全球性稳定币的挑战。
 
  如何拆解“巨兽”
 
  穆长春介绍,根据此前参加国际会议与libra团队交流的情况看,目前全球性稳定币尚处早期,设计框架没有确定,信息也不充分,无法评估当前法律和监管框架是否适用于全球性稳定币监管。
 
  他打比方说,就像一头巨兽,牵巨兽的人也说不清或者不想说清这头巨兽到底是什么动物。“这就必须按照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监管的原则对这头巨兽进行拆解。当然也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要在加强金融监管和保护创新之间保持平衡,不能在拆解的过程中把好动物给错杀了,但也不能把猛兽放出去伤人。”
 
  至于拆解的路径,穆长春举例说,全球性稳定币整体框架可以归类为支付系统,而发行、托管和交易环节又可以归类为存款吸收类机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稳定币本身又可以归类为电子货币。
 
  针对系统重要性全球性稳定币监管,有一些业务可以适用国际上已推出的标准。比如CPMI-IOSCO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FATF关于虚拟资产的标准、反洗钱等框架、BIS对银行的加密资产敞口审慎标准、IOSCO的货币市场基金操作规则、ETFs交易原则、客户资产保护、加密资产交易平台监管、跨市场合作等。
 
  但穆长春同时强调说,稳定币拓展至全球范围,将进一步放大相关风险,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可能是现有监管框架无法全面覆盖的。“应不断完善现有支付体系,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各国央行也应在各自法律辖区内对于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s)成本和优势进行评估。”
 
  全球性稳定币为什么会放大风险
 
  “稳定币扩展到全球范围,将放大对公共政策的挑战和风险。”对于这一结论,穆长春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一,全球性稳定币的应用会削弱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由于全球性稳定币的发行者一般为大型科技公司,网络效应将导致更高的市场集中度,削弱金融市场竞争,同时,稳定币的闭环体系可能会抬高市场准入门槛。
 
  第二,全球性稳定币生态系统存在信用、期限和流动性错配及操作风险,可加剧国内货币金融部门的脆弱性、加剧危机的跨境传导。穆长春指出,全球性稳定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营者的信誉,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做市商能否稳定币值是存疑的。另外,抵押资产储备不透明、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界定不清,治理不善,比如储备资产未独立托管,持有人无法赎回,也会引起挤兑。
 
  第三,如果全球性稳定币用于支付,一旦出现系统中断,会导致市场金融波动并影响实体经济活动。如果用作价值贮藏,币值下滑将引起持有人财富收缩,同时,银行与相关金融机构如果持有稳定币也会遭受损失,由于没有存款保险保障和最后贷款人机制,在发生挤兑的情况下这些金融机构损失更大。另外,全球性稳定币储备资产规模较大,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发行机构为应对赎回请求,不得不甩卖资产,将引起金融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也会导致托管银行出险。在市场承压时,如果稳定币成为法定货币的替代,将冲击国家货币主权。
 
  对货币政策体系的影响
 
  穆长春还指出,全球性稳定币一旦推出,会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影响。
 
  如果全球性稳定币广泛用于价值贮藏工具,居民及企业将持有用稳定币标价的资产,国内货币政策对这部分资产的收益率影响有限,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将处于弱势。如果全球性稳定币支付利息,那么利率是由篮子货币所决定的,利率则应是篮子货币利率加权平均,这将进一步削弱本国货币政策传导,这对本币不在篮子货币中的经济体影响更大。
 
  在弱势货币国家,全球性稳定币将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支付和价值贮藏工具,即使不支付利息,也将严重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和铸币税收入。这与美元化还不一样,在全球性稳定币化情况下,无法通过双边磋商来解决,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穆长春称,如果全球性稳定币和本币自由转换,稳定币利率将影响本国内存贷款利率的确定,进一步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如果持有人在类存款账户中长期存放稳定币,银行端个人零售存款规模减少,银行对批发性融资的依赖性增强,而相比个人零售存款,批发性融资对利率更加敏感,银行存款来源稳定性下降,引发银行惜贷,长期贷款更受影响,加剧融资难和融资贵,放大货币政策传导的问题。
 
  如果稳定币作为价值尺度进入信贷市场,代替本币进行借贷,将实现稳定币的货币创造,那么利率将以稳定币进行标价,国内货币政策对借贷双方的调控能力下降,则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将进一步被削弱。
 
  如果稳定币作为国际资产储备。全球性稳定币的使用将提升全球对稳定币篮子货币资产的需求,引起非篮子货币国家资本外流,抬高这些国家的市场利率,而压低篮子货币国家利率水平,造成优质资产荒,影响各国公开市场操作。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
穆长春:已研究五年之久的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 穆长春:已研究五年之久的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

原标题:穆长春:已研究五年之久的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采用双层运营体系

大咖说201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