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理性看待银行催款通知
2019-08-20 10:35:18来源:鹿财经原创(lucaijing.com编辑: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日前,江西萍乡农商银行发布一则催款通知惹来争议。通知是为催逾期未还助学贷款的,其中公布了141名大学毕业生的姓名、学校、逾期金额、住址等,逾期金额最低3.47元,最多11890.96元。
对此,有人认为借钱就该还,另有观点认为别人可能只是工作忙,一时忘记还,未必存在故意,这么搞涉嫌侵犯隐私,有点高射炮打蚊子的意味。在此先不忙于评说是非对错,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其一:借钱是否可以不还?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朴素的道理,也是当今法治社会的要求。银行是金融机构,不是慈善机构,如果借款人都逾期还款、拖欠不还,那么银行会产生很多的坏账甚至亏损,长此以往,没有银行愿意承担助学贷款,最终受到伤害的是那些急需资助的贫困学子,因此,不能无视贷款合同的约定,欠债必须按时归还。
其二:银行公布的信息是否真实?据银行工作人员称,公开欠款学生的信息是因为找不到人才出此下策。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针对贷款逾期,该机构有明确规定:毕业生还款情况不仅要进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同时对于严重拖欠者,银行确有公开其个人信息的权利。因此对于欠款学生的信息,银行并无捏造,只不过是如实公开,目的是催收其应得的款项。
其三:公布这些逾期学生的信息对他们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吗?诚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更何况银行和学生签订了助学贷款的合同,基于合同规定,学生应按时归还贷款。且不说法律规定应及时足额还款,在学生上学急需款项的时候,银行用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资助学生,从道德层面来说,人应当有感恩之心,自古国人奉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于情于理,学生都不应该逾期。此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任由学生拖欠助学贷款,短期看银行受到损失,长期看,在这些学生的心里很可能心里埋下挑战规则的种子,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人生路上总有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不遵守规则应该付出代价,这样的道理早明白也晚明白更好。更何况,银行并没有给这些学生判处“死刑”,而是设立了“缓刑期”,只要他们能及时归还欠款,银行便不会起诉,相信这些学生以后会注意及时还款,不会故意当“老赖”。
当前,随着我国法律制度和信用体系的完善,个人信用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愈加重要,公布逾期未还贷款的名单只是一种手段,提示人们时刻紧绷个人信用这根弦,共同维护诚信的秩序。于书扣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