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适老”未来更美好

2021-04-08 13:38:20来源:鹿财经原创(lucaijing.com编辑: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眼下的中国,“银发浪潮”扑面而来,养老服务面临更大的挑战和考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孔发龙提出建议,“允许已退休的独生子女父母在子女工作生活地落户,并在社保、医保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建议一经媒体报道便引发热议。
 
  “现阶段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大中城市,户籍与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还是高度捆绑挂钩的。一些老人在退休之后,若选择去另一个城市和子女共同居住,客观上确实可能因为无法落户而产生诸多不便。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异地就医报销”难题。近年来,尽管国家层面对此多有推动,然而从反馈的情况看,由于地域之间财政实力、医疗资源、结算标准等的巨大差异,以及对“资金转移,利益再分配”的天然担忧,都使得相关工作进展有限。建议“允许退休独生子女父母随子女落户”,最主要的指向是呼吁“医保全国漫游”。当然了,除此以外,“落户”也能给随迁老人们带来其他“福利”,比如说免费使用一些涉老市政设施,享受社区的日间照料、健康管理等具体公共服务等,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审视,促成这一善政,理所应当。不过,现实的复杂性在于,此事还牵涉到抽象的公平问题:“随迁老人”年轻时在老家工作参保、纳税,老了却到新城市“享受待遇”,难免不受欢迎。
  当前,许多城市正持续降低落户门槛,让市民“愿落尽落”,这是一种身份上的认同和接纳。而持续推动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从允许父母随迁落户,到免费使用涉老市政设施、享受社区日间照料等公共服务,再到解决好“医保漫游”特别是门诊就医的费用报销问题,群众获得感正在逐步得到实现。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也要换个角度看问题。现在各地正积极开展“抢人大战”,但如果只想要优秀的年轻人,而不想帮他们解决养老问题,是不可能具有长远竞争力的。允许父母随迁,其实就是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留住年轻人。另一方面,老年人背后的“银发经济”,又何尝不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机会?预计“十四五”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随着这一阶段到来,养老问题将日益严峻。正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回应社会关切,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每一位老人都拥有高质量的晚年幸福生活,还有待各方携手联动、积极探索。 赵明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
“天空之境号”形成“旅游引流、产业变现”良 “天空之境号”形成“旅游引流、产业变现”良

经过四个多小时行驶,天空之镜号旅游专列车于6月21日13时23分抵达青海茶卡盐

原创观点2025-07-09

天空之境号形成“旅游引流、产业变现”良性循 天空之境号形成“旅游引流、产业变现”良性循

经过四个多小时行驶,天空之镜号旅游专列车于6月21日13时23分抵达青海茶卡盐

原创观点2025-06-30

高铁“同城化”效应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高铁“同城化”效应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开行南宁东上海虹桥间G500/499次大站快车,全程旅时压缩1.5小时,使南宁、上海

原创观点2025-06-30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加速度”新征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加速度”新征

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顺利完成,意味着不久

原创观点2025-06-25

高铁“新纽带”,让香港与内地“双向奔赴”更 高铁“新纽带”,让香港与内地“双向奔赴”更

6月15日,北京西、上海虹桥往返香港西九龙的高铁动卧列车迎来开行一周年。一

原创观点2025-06-24

铁路货运“成绩单”:勾勒经济稳健前行新图景 铁路货运“成绩单”:勾勒经济稳健前行新图景

1月至5月,国家铁路货运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发送货物16.41亿吨,同比增长3

原创观点2025-06-24

从“苏超”爆火看“情绪文旅” 从“苏超”爆火看“情绪文旅”

当江苏的苏超联赛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当情绪价值超越景区评级成

原创观点2025-06-17

试衣间里的“魔镜”,照见了怎样的消费环境? 试衣间里的“魔镜”,照见了怎样的消费环境?

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王后每天站在魔镜前问: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魔

原创观点2025-06-17

“618”遭吐槽折射中小商家的困境和平台的短视 “618”遭吐槽折射中小商家的困境和平台的短视

正在激战中的618电商大战传出不和谐之音,一些商家抱怨淘宝的各种收费多,有

原创观点2025-06-12

当心,“AI”可能在欺骗你 当心,“AI”可能在欺骗你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

原创观点202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