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不能只看数量,更应该看质量
2020-11-04 16:04:11来源:鹿财经原创(lucaijing.com编辑: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11月1日0点,囤货党、养生族、美妆爱好者等各种消费群体纷纷涌入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作为年度消费大戏,今年“双11”购物节更被寄予厚望,成为消费者、电商巨头、品牌、实体店等各行各业积极参与的消费嘉年华.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买买买”途中,仍要避开不少商家、平台的套路,规则复杂程度有增无减,最为常见的是先涨价再降价,各类预售定金、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游戏红包,还有在直播间购物需要备注暗号,否则承诺赠送的高额赠品就没有你的份,难坏了“尾款人”……繁琐、复杂的优惠“套路”让人头晕目眩,惹得网友们纷纷吐糟,没奥数功底不敢应战.这其实不是一个好现象.

从2017年起,国家发改委受理涉“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保价承诺不保价等.一部分商家利用双十一的优惠“暗藏陷阱”现象未曾断绝.联系到今年五花八门的优惠套路,不断考验着买卖双方的智力、体力,不难发现,历年以来双十一的价格之战已经呈现白热化.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进入了电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电商营销成本不断提升.前些年“先涨价后降价” “史上最低价”“销量第一”等虚假宣传饱受诟病,加上当下这种红包多、规则多实际陷阱也多的状况,诸多商品促销口惠而实不至.毋庸讳言,促销优惠不实其实就是虚假打折,忽悠消费者.
国无信不昌,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企业经营的一种资本,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巨大推动力.树立诚信经营的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对顾客的诚信,对合作伙伴的诚信,对社会道德的共同守护.而优惠“暗藏陷阱”之类的把戏,未能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相关优惠信息,误导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逾越了不正当竞争的红线.
疫情后时代,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各界比往年更需要一个热热闹闹、货真价实的购物狂欢节,也是对买卖双方、电商平台的诚信考验.疫情后的“双11”,莫让乱花迷人眼.
监管部门要针对当前电商的虚假打折、违规销售行为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市场监督力量,完善网购价格监管制度,依法惩处价格误导行为;加强平台商品价格管理,打破各种销售套路,维护消费者权益;电商平台要恪守诚信,规范经营,要知道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优惠“暗藏陷阱”之类的把戏,纵然可以一时得利,终究难以长久,近年来,关注度与美誉度下降,部分消费者参与"双十一"的热情大减,便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此外,消费者需培养良好价格意识,坚持精明、理性消费.各方主动参与,积极行动,做到货真价实、诚信为本,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真实、有效、便利的电商服务,使双十一再创新高,成为多方共赢的网购奇迹.反之,若一味玩弄优惠技巧,愚弄买家,引发消费者反感甚至厌弃,久而久之必将“折损” 双十一让利销售的真实成色,这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张向阳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