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黄土第一原 银西铁路主体完工

2020-06-30 23:38:57来源:鹿财经原创(lucaijing.com编辑:毛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近日,银西铁路“上阁村”隧道进口1362米处,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工人驾驶挖掘机铲掉了最后一处软弱松散土体,全线最后一座也是穿越世界规模最大的黄土塬隧道贯通。至此,银西铁路主体工程完工,全线建成通车进入倒计时。(人民网)
 
  银西铁路将连结银川市、庆阳市、西安市等市,及众多的“5A”级风景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穿越宁夏盐池县和甘肃宁县、环县等国家级贫困县,是一条黄金旅游线、革命传统教育线,也是致富奔小康的精准扶贫线。银西铁路经过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并由南向北穿越有“天下黄土第一原”之称的世界规模最大黄土塬,是国内首条修建在黄土层最长段落的有砟高速铁路。董志原黄土厚度深达数百米,地下水潜水径流,并以孔隙潜水广泛分布于中更新黏质黄土地层中,地质复杂,极易渗水坍塌,给银西铁路建设带来巨大困难。
  面对重重困难,中铁二十二局集团项目部成立技术小组,在建设单位的帮助下,联合设计、监理单位及有关专家联合攻关,多次召开会议,反复论証,各个击破。专家到现场勘察后表示,这种深厚富水黄土地质条件国内外罕见,在这种如同水豆腐的地层上修建上阁村隧道,是一道世界级工程难题。因此,该隧道被列为全线一级风险隧道,在全线风险最高、难度最大,也是影响甘宁段铺轨和联调联试的重要控制性工程。
 
  银西铁路是一条连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与陝西省西安市的高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之一“福银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甘宁段正线长455.9公里,共设车站14处。该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项目建成后,银川至西安将由现在的14小时缩短为3小时左右。它建成通车后,将对加快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宁夏内陆经济开放实验区开发开放,振兴陝甘宁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银西铁路主体完工代表着全线建成通车进入倒计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重大铁路工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将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唐逸峰)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
银发列车:穿越山河的幸福专列,载满岁月的诗与远 银发列车:穿越山河的幸福专列,载满岁月的诗与远

当68岁的张阿姨戴着老花镜,在银发列车的观景窗前轻轻按下快门,定格下祁连山

原创观点2025-06-25

高铁穿越山水 绘就绿意新画卷 高铁穿越山水 绘就绿意新画卷

国铁南宁局与国铁成都局联动依托高铁黄金通道,邀您乘动车穿越山水画廊,感

原创观点2025-03-26

中国肥胖人口全球第一!河南校园500米内不准卖 中国肥胖人口全球第一!河南校园500米内不准卖

原标题:中国肥胖人口全球第一!河南校园500米内不准卖高盐高糖食品 11月2日

原创观点2024-11-02

包银高铁乌海黄河特大桥,“黄河第一跨”完美 包银高铁乌海黄河特大桥,“黄河第一跨”完美

9月9时58分,随着最后一节钢箱梁应声落定精准对接,包银高铁乌海黄河特大桥

原创观点2024-10-09

中国高铁:里程第一,开启速度与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高铁:里程第一,开启速度与发展的新篇章

9月14日,随着龙龙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

原创观点2024-09-14

开学季出行,为儿童上好安全第一课 开学季出行,为儿童上好安全第一课

2024年暑运落下帷幕,(7月1日至8月31日)62天里,长三角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近

原创观点2024-09-03

余承东:我干任何领域都干到第一不接受第二 真 余承东:我干任何领域都干到第一不接受第二 真

原标题:余承东:我干任何领域都干到第一不接受第二 真的强者都是被自己打

原创观点2024-04-23

专家:印度人口将是中国三倍 成全球第一人口大 专家:印度人口将是中国三倍 成全球第一人口大

原标题:专家:印度人口将是中国三倍 成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5月27日消息,人口

原创观点2023-05-27

你的城市在列吗?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10大城市出 你的城市在列吗?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10大城市出

原标题:你的城市在列吗?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10大城市出炉:第一成都14连冠

原创观点2022-12-21

复星医药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 积极支持抗击新 复星医药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 积极支持抗击新

原标题:复星医药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积极支持抗击新冠疫情,加快抗疫

原创观点202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