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东风将为赣南老区经济发展吹来红利

2019-11-13 16:43:05来源:鹿财经原创(lucaijing.com编辑: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高铁东风将为赣南老区经济发展吹来红利
 
  12日16时,经过330分钟的封锁施工,由中铁二十四局承建的南昌西动车运用所动走4线302#道岔插铺封锁施工完成,这标志着昌赣高铁引入南昌铁路枢纽工程、扩建南昌西动车运用所及动走线改造工程全部完成。(11月12日人民网)
 
  近期,关于昌赣高铁开通的消息纷至沓来,距离昌赣高铁开通确实越来越近了。终于,历经多年等待,赣南老区也将迎来高铁,这对赣南老区来说仿佛一场及时雨、一剂强心针,必将助推赣南老区厚积薄发、振兴发展。
 
  昌赣高铁北起南昌,南抵赣州,线路全长415.73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南北高铁重要大通道——京港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昌赣高铁北接合肥--南昌段规划高速铁路,向南延伸至深圳,与沪昆客运专线相交,在南昌构成了江西省“十”字形的高速铁路主骨架。建成后江西将实现市市通动车,赣南老区、原中央苏区也将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这条铁路建成后,南昌至赣州间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由当前最快4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并将形成以江西省会南昌为中心、覆盖全省主要市县区的“2小时交通圈”,以及辐射粤、闽、湘、浙、沪、皖、鄂等周边省市及城市群的4小时生活圈,可实现京九铁路南昌至赣州间客货分线运输,大幅提高京九通道客货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缩短昌赣间的时空距离,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同时,昌赣高铁的修建可形成该区域至全国各地的高效、便捷的快速客运网络,对改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加快沿线地区旅游、矿产资源开发,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密切东南沿海与中部地区的经济交流,实现赣南老区经济社会振兴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赣南地区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矿产资源等优势,但铁路交通发展却较为缓慢,导致经济发展也受制于此。不得不承认赣南老区的振兴发展,亟需补齐交通要素这一短板,这从前几年赣龙、赣韶铁路的开通就可以看出来,动车开通后,不仅带火了赣南老区的红色旅游,更助推了赣南地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由此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昌赣高铁的通车,高铁经济效应必将给赣南老区经济蓬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红利。(文/段寅莹)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
CR450:中国高铁再提速 CR450:中国高铁再提速

当 CR450 动车组样车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揭开面纱,450 公里的试验时速让世界再

原创观点2025-07-10

中国高铁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高铁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注入新动能

7月6日,亮丽的国家名片中国高速铁路展开展暨第十二届世界高铁大会吉祥物命

原创观点2025-07-10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区域发展新速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区域发展新速

一列复兴号动车组如银箭离弦,在沪昆高铁杭长段划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近日

原创观点2025-06-30

高铁“同城化”效应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高铁“同城化”效应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开行南宁东上海虹桥间G500/499次大站快车,全程旅时压缩1.5小时,使南宁、上海

原创观点2025-06-30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加速度”新征 时速350公里!沪昆高铁杭长段开启“加速度”新征

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顺利完成,意味着不久

原创观点2025-06-25

高铁“新纽带”,让香港与内地“双向奔赴”更 高铁“新纽带”,让香港与内地“双向奔赴”更

6月15日,北京西、上海虹桥往返香港西九龙的高铁动卧列车迎来开行一周年。一

原创观点2025-06-24

十三年风雪淬炼,高寒高铁见证中国温度 十三年风雪淬炼,高寒高铁见证中国温度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对外宣布,截至6月17日,哈大高铁累计安全运

原创观点2025-06-19

引用高铁化管理打造精品普速客运站 引用高铁化管理打造精品普速客运站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建与升级,高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

原创观点2025-06-11

高铁时空压缩效应重塑城市群的互动模式 高铁时空压缩效应重塑城市群的互动模式

近日,由中铁二十局集团等单位承建的雄商高铁枣清特大桥完成箱梁架设,雄商

原创观点2025-05-28

高铁成网彰显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与文旅融合 高铁成网彰显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与文旅融合

今年五一劳动节假期为5月1日至5日,铁路运输期限为4月29日至5月6日,持续8天。

原创观点2025-04-30